“采集刺梨吧,我想喝点刺梨汁了。”游戏角色“女娲”在一片云雾秘境中向玩家发出邀请。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款以刺梨为主题的手机游戏《轶境家园》于贵州展区亮相,吸引与会者纷纷试玩。
“虚拟和现实重叠了,感觉很奇妙。”参会者赞叹道。这款游戏将游戏空间与实体消费结合,让玩家不仅能体验刺梨种植、加工与经营的乐趣,还可以直接在游戏商城下单购买真实的刺梨果膏、原汁等产品。
长势喜人的刺梨。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跨界融合,正推动贵州刺梨的“出圈”之路越走越宽。
过去,刺梨只是沟谷、路旁的野果,常在山间自生自落。上世纪四十年代,它从学术论文走向大众,变身“养生的新山珍”,后以刺梨酒、集市鲜果等形态逐渐为人所知,却未能摆脱地域性强、品类单一、品牌化不足的发展困局。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跨界创新成了贵州的选择——先通过跨界联名的方式实现市场“破冰”,建立认知;再通过口味改良,征服消费者味蕾,收获市场的认可和复购。
群众与文创产品“刺小妮”合影。李佳琪摄
今年9月,贵阳“城超”火热开启,刺梨果酒被“绑”在门票票根上,观众不仅可在现场免费品尝,还能以折扣价购入;
六盘水马拉松赛期间,头戴刺梨花的小女孩“刺小妮”,不仅跃然于城市海报、赛场周边,更被制作成毛绒公仔、钥匙扣等文创产品,成为各地跑友争相购买的伴手礼;
在“咖啡之城”贵阳,以刺梨为基调的饮品正悄然风行。其鲜明独特的口感,吸引年轻人打卡体验;
众多茶饮品牌推出各式“贵州限定”刺梨单品,让深山野果以时尚姿态闯进新茶饮赛道;
走进瓮安县的茶叶加工厂,空气中的醇厚茶香与清新果香交织弥漫。这款“刺梨身、红茶芯”的产品正成为驱动地方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
工人们将发酵的红茶填入挖空的刺梨果中。瓮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浑身带刺、口感酸涩的“小刺头”,到“维c冠军”“贵州味道”光环加身,刺梨摇身一变成为人们手里的休闲零食、文创产品,不断拓展营销边界。
如今,刺梨已壮大为贵州的百亿产业:全省种植规模152万亩,综合产值约100亿元,种植面积、加工产能、产品种类占全国90%以上。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回忆,2019年进军全国市场时,刺梨综合产值不到37亿元。
“小时候我们随手摘个刺梨就当零嘴吃了,哪想到这玩意儿这么有出息。”黔南州龙里县台上村村民沈永金感触颇深。
刺梨加工车间内生产线有序运转。人民网黄小桃摄
4月,贵州刺梨与贵州辣椒、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一同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公示名单。紧接着5月,贵州省委2025年一号文件将刺梨产业纳入全省工业产业链布局,明确提出擦亮“金刺梨”品牌,推动其在“3+5”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中的百亿级优势产业道路上持续做强做优。
接连的政策利好,为刺梨产业的种植户和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信心。
9月17日,贵州龙里·2025年刺梨节暨首届刺梨臻品品鉴交流活动在茶香村举行,采摘比拼、果王评比、产品品鉴等环节吸引众多参与者互动体验。龙里县委书记郭兴文表示,未来将拓展“刺梨+旅游”“刺梨+康养”“刺梨+中医药”等新业态,推进农文旅体商康融合,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
“刺梨果王”比拼现场。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不仅如此,贵州多家刺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深化合作,共建综合研发中心、刺梨产业大数据库等科研创新平台,联合开发多元化的刺梨产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跨界融合大道上,刺梨这支“山野奇兵”成功“突围”,正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宏利证券,炒股配资合法吗,炒股配资10倍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