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湾区之光”摩天轮在绯红的天幕中缓缓转动。不远处,“湾区之声”演艺中心以海浪般的流畅曲线跃动于湾区海岸线,而即将亮相的“湾区之眼”深圳书城(湾区城),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城市客厅,以其独特的环形建筑造型,与摩天轮、演艺中心共同勾勒出宝安崭新的文化天际线。
9月26日,深圳书城(湾区城)正式开门迎客,这座被誉为"湾区之眼"的文化新地标,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阅读学习的空间,更成为观察宝安中心区发展变迁的最佳窗口。从它的“眼”中,我们得以窥见这片热土如何从昔日的滩涂之地,蜕变为今天现代化城市新中心的精彩历程。它的诞生,标志着宝安中心区正在完成从功能型向人文型的美丽蜕变,见证着一个湾区城市新中心的崛起与腾飞。
以世界眼光谋划
绘就国际一流中心城区发展蓝图
宝安中心区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城市能级不断跃升的历史。从1994年“区级中心区”到1996年“深圳西部城市次中心”,再到2010年“深圳城市双中心之一”,这里的每一次定位提升都建立在高起点规划和超前策划的基础之上,标志着城市发展的新跨越。2018年,宝安中心区被确立为“深圳城市新中心”;2021年,随着前海“扩区”,宝安82.75平方公里被纳入大前海范畴,这一重大战略调整为区域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宝安始终以全球视野锚定发展坐标,借鉴纽约曼哈顿、新加坡滨海湾等国际知名湾区的成功经验,系统性开展宝安中心区城市设计、专项规划设计和建筑导则编制,从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到天际线形态,实现精细管控和艺术塑造。尤其是近年来,在前海规划“一心一带双港五区”总体空间结构引领下,组织开展宝安中心区城市设计优化国际咨询工作,从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城市形象、公共空间、地下空间五个方面再提升、再定位,积极融入前海城市格局。
规划蓝图的落地,需要重大项目的支撑。近年来,对标国际湾区城市中心区,宝安中心区以前瞻性视野策划布局了一批具有全球水准的地标项目:高站位完成滨海绿轴三大公共文化设施(宝安图书馆、青少年宫、滨海演艺中心)国际咨询和设计工作,提升文化设施竞争力;充满活力的欢乐港湾(滨海文化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蜿蜒优美的滨海廊桥,将城市公共空间有机串联,构建出立体复合的慢行网络;而“湾区之眼”深圳书城(湾区城),不仅以独具美感的建筑形态成为文化新名片,更与“湾区之光”“湾区之声”共同构筑起宝安中心区的文化核心区,显著提升了城市文化魅力和市民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还在全市率先实施“总设计师团队”技术服务模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团队担任宝安湾区总设计师,系统性、专业性把控重大项目建设品质。“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项目获全国首个净零碳园区认证总部先锋项目,并入选2021-2023全国5类50项无障碍环境建设设施设计十大精品案例;深圳书城(湾区城)获2024缪斯设计奖铂金奖;滨海廊桥获大湾区设计奖;宝华路、宝兴路综合整治工程斩获国际大奖——2025国际人居绿奖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类金奖。
历经近30年规划建设,宝安中心区已形成较完整的空间形态,较系统的交通网络,拥有“1高速、4快速、9主干道、8轨道线”路网结构,较完善的文教体卫公共配套设施体系,有25所学校、4所医院、8处文化设施、3处体育设施,国际化都市形象逐步彰显,优质总部企业逐步集聚,商业文化配套逐步成熟。
厚植总部经济生态“保姆式”
服务助推企业扎根生长
如果说高起点规划为宝安中心区搭建了城市的“骨骼”,那么对企业全方位、全周期的精准服务,则为这片热土注入了蓬勃生命力。
宝安中心区以“中央活力区+文化金融商务区”为功能定位,聚焦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科技金融等高端产业,大力引进具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通过精准服务,陪伴企业从落地、建设到成长的全过程,真正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截至目前,宝安中心区已引进腾讯、深圳农商行、亚太卫星、vivo、中意、怡亚通、鹏鼎、易尚、俊峰、麦克韦尔、魏桥、紫荆文化、华西共13家总部企业,其中深圳农商行、亚太卫星、易尚、中意总部大厦已建成投用,思摩尔、紫荆文化、魏桥等一批总部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万豪、瑞吉、艾美等国际酒店品牌,以及壹方城、欢乐港湾等高端商业综合体的入驻,进一步提升了片区功能品质和商业氛围。
企业愿意来,更愿意留,背后是宝安倾力打造的“保姆式”服务机制。宝安区湾区发展事务中心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建立起“发现问题-快速解决-持续跟踪”的全链条闭环机制,郑重承诺“1天有反馈、2天有路径、3天有进展”,真正做到了响应“零时差”、服务“零断档”。从项目初期的选址咨询、规划衔接,到建设阶段的报批报建、市政配套,再到运营阶段的政策对接、生态融入,企业都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宝安温度”。
总部经济不仅是楼宇经济,更是产业生态、创新生态的竞争。因此,在服务企业中,宝安区湾区发展事务中心积极发挥善谋规划、强于统筹的专业技术团队力量,既做好“办事员”,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高效通过审批流程;也当好“技术员”,为缺乏开发经验的企业提供建筑流程、招标节点等专业指导;更扮演好“服务员”,主动协调解决项目交叉施工、接口衔接等复杂问题。这种“陪跑式”“赋能式”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的不是管理者,而是共同成长的伙伴。
如,在服务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项目中,宝安区湾区发展事务中心协调20余家单位召开40余场会议,解决项目交通、市政配套、环境提升等27项问题。目前项目首期已全面封顶,今年10月拟入驻2万名员工,将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滨海标志性科技创新园区。
如今行走在宝安中心区,总部楼宇鳞次栉比,高端人才纷至沓来,创新生态日趋成熟。宝安中心区以文化设施提升城市品位,以产业总部集聚经济能量,正走出一条“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发展道路。
创新区域协同机制
携手前海奏响湾区发展“协奏曲”
规划是城市的骨架,产业是城市的血脉,而机制创新与区域协同,则是畅通血脉、联动发展的重要脉络。作为大前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安中心区不仅在地理上与前海相连,更在机制、规划、政策、产业等方面深度融合,成为前海“扩区”战略的重要实践区和受益者。
2024年3月,前海、南山、宝安强强联手,共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创新设立“办公室+五个专责小组”分层对接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城市管理、重大项目等重点事项开展常态化协作。这不仅是一次行政机制的创新,更体现出区域发展从“各自为战”走向“共绘一张蓝图”的战略升级。
协同不仅在制度层面落地,更在政策、产业、规划等多维度全面展开。宝安区湾区发展事务中心积极履行前海-宝安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推进《前海方案》和《前海规划》涉及宝安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保障前海相关战略部署有序推进。前海-宝安联席会议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助力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拓展至宝中、大铲湾片区,推动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标杆项目落地,实现功能互补、产业互促。规划层面,宝安区湾区发展事务中心与前海业务处室建立前海宝安规划设计例会制度,就慢行系统贯通、海洋新城规划优化、双界河片区提升等关键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宝安中心区的夜晚比白天更加璀璨动人。“我每天都会来这里散步,看着宝安一天天变美,心里特别自豪。”宝安老居民李长友坐在长椅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宝安中心区的蝶变,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和市政设施的变化上,更写在每一个市民的笑脸上。
随着“湾区之眼”的亮相、腾讯“企鹅岛”的入驻以及2025年全运会相关活动的落地,宝安中心区正以更自信、更开放的姿态,稳步走向一个“国际一流充满活力”的湾区城市新中心,持续书写新时代的“湾区故事”。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文静/文宋璐/图
宏利证券,炒股配资合法吗,炒股配资10倍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