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淞沪战场上硝烟弥漫。
一个满编的日军大队正以战斗队形向前推进,1100多名鬼子兵分三路,36挺轻机枪"哒哒哒"地喷着火舌,两门九二式步兵炮"轰隆"作响。对面阵地上,中国军队一个团的士兵死死趴在战壕里,手里的汉阳造步枪打一枪就得拉一次枪机,眼瞅着鬼子的火力网越压越近...
这仗打得憋屈啊!一个1100人的日军大队,愣是把2000多人的中国团级部队压着打。不是咱们的兵不勇敢,实在是鬼子的家伙事儿太硬核了。
日军这个大队的配置,搁现在看都让人直嘬牙花子。光是那36挺"歪把子"轻机枪,火力密度就顶得上中国军队一个师。更别提还有8挺九二式重机枪在后面"突突突"地压阵,两门步兵炮专挑指挥部和机枪阵地打。中国军队这边呢?一个连能有两挺机枪都算阔气的,重武器更是稀罕物件。
有个老兵回忆说:"那会儿打鬼子,最怕听见'咚咚咚'的掷弹筒声。这玩意儿比手榴弹准头好,专往战壕里钻。咱们的兵管它叫'鬼炮',听见动静就得赶紧挪窝。"
日军这套配置可不是乱来的。每个步兵中队181号人,标配9挺三八大盖,9挺轻机枪,9具掷弹筒。打仗时步兵在前头冲,机枪在后面架着,掷弹筒专门敲火力点。这战术就跟下象棋似的,车马炮配合着来,中国军队那会儿的装备,就跟拿副扑克牌跟人家下棋似的。
运输中队那60多匹骡马更是让中国军队眼红。人家弹药补给源源不断,咱们的兵经常打着打着就没子弹了。有个连长说过:"看见鬼子的大车队,比看见他们的大炮还来气。咱们的兵背三四十斤装备跑一天,人家坐着大车悠哉悠哉就来了。"
台儿庄战役那会儿,有个营长带着弟兄们守阵地。鬼子一个大队轮番进攻,轻重机枪跟刮风似的扫。营长数了数,光他那个方向就有12挺机枪在响。"咱们就两挺老式机枪,打一会儿枪管就红了,得撒泡尿降温。"老兵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后来没尿了,弟兄们就轮流往枪管上滋血..."
日军这套打法确实狠。步兵炮专打指挥部,掷弹筒压制机枪点,轻重机枪组成交叉火力。中国军队想还手都找不着重点,经常是这里刚打退一波,那边又被捅了刀子。有个团长在日记里写:"打这样的仗,比的就是谁先扛不住。咱们的兵是用命在扛啊!"
不过话说回来,鬼子这套就无敌了?那倒未必。中国军队后来也摸出门道了:专挑雨天打,鬼子的机枪容易卡壳;夜战近战,让他们的火炮使不上劲。有个老兵痞说得实在:"白天的仗让鬼子打,晚上的仗咱们包圆儿!"
看着这些老照片里日军的装备,再看看咱们当年用的家伙,真不知道那些前辈是怎么扛过来的。现在网上有些人动不动就说"当年怎么不这样打那样打",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你给李云龙一个日军大队的装备,他敢打太原城!
那些年月的仗啊,真是一个子弹一个坑。现在的人玩吃鸡游戏都觉得装备不够用,当年的中国军队可是用血肉之躯在填这个装备差距。有个百岁老兵说过:"咱们那会儿打仗,比的不是谁枪法好,是比谁命硬。"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一场场血战打下来,中国军队用命堆出来的经验就是:打日军大队,得拿三个团去拼。这不是怂,这是实打实的装备差距。现在想想,当年那些兵真是铁打的,搁现在有些人,怕是枪一响就尿裤子了。
看着博物馆里那些锈迹斑斑的老枪,再想想现在咱们的国防实力,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年的中国军队要是有现在十分之一的装备,抗战哪用打十四年?这话可不是吹牛,您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
宏利证券,炒股配资合法吗,炒股配资10倍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